第15屆「戒煙大贏家」比賽 (2024年) 成功戒煙人士
(冠軍) |
|
(亞軍) |
|
(季軍) |
|
(優異獎) |
|
(優異獎) |
劉澤誠先生
煙齡 |
12年 |
吸煙原因 |
劉先生在行業的吸煙文化及工作環境影響下,20歲時開始吸煙。他曾經吸食不同種類的吸煙產品,坦言吸電子煙期間感到身體狀態變得更差,而利用配件及煙絲自行配搭不同口味的手捲煙令到吸煙更具吸引力,難以戒絕。 |
戒煙原因 |
直至去年,與他關係密切的長輩因吸煙而患上肺癌,並需留院治療而未能出席劉先生的婚禮、見證他成家立室。長輩對此感到遺憾,臨終前叮囑劉先生儘早戒煙。劉先生一直記掛長輩的叮嚀,加上女兒的出生,令他終於下定決心戒煙。 |
戒煙方法 |
戒煙初期,他以飲水和嚼口香糖來減輕喉嚨痛、噁心和頭痛等退癮症狀,更經常行山遠足,藉呼吸新鮮空氣幫助戒煙。面對工作環境的吸煙引誘,他果斷向同事宣布戒煙的決定,尋求支持及排除引誘。 |
分享 |
成功戒煙後,他比以往更有精神及動力,工作更具效率。此外,他明顯感受到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及睡眠質量的提升,而戒煙所節省的支出正好用在初生的女兒生活上。他認為以往業界人士浪漫化吸煙行為,更以尋找靈感作為藉口而吸煙,令過去行內吸煙文化盛行。他希望帶頭糾正行內的吸煙文化,避免新生代因同儕壓力而吸煙。 |
張惠祥先生
煙齡 |
36年 |
吸煙原因 |
張惠祥在14歲時開始吸煙,雖曾多次嘗試戒煙,但始終不敵煙癮而復吸。 |
戒煙原因 |
他熱愛羽毛球運動,但近年體能有所下降,加上身邊球友全都不吸煙,因此,希望藉戒煙提升運動表現。此外,他亦留意到身邊一些有吸煙習慣的人士晚年生活都受疾病煎熬,不想自己在年邁時因長期病患而成為家人的負擔,於是下定決心戒煙,並在兒子的鼓勵下參加「戒煙大贏家」。 |
戒煙方法 |
戒煙初期,他以戒煙貼和中醫針灸舒緩退癮症狀較為強烈,包括胃口不佳、流汗、焦慮、易怒及失眠等的不適,更特意請了12天的假期在家中靠意志抵抗煙癮,避開工作環境的吸煙引誘。太太非常支持,更一同請假陪他堅持到底,為他購買零食緩解口癮。在家人的支持下,張先生終能克服生理上的短暫不適,重投無煙健康生活。 |
分享 |
成功戒煙後,他如願提升運動表現,心肺功能明顯更佳,打羽毛球時不再需要頻繁休息,以往耗盡體力才能勉強跑步5公里,現在已能輕鬆完成。他鼓勵年輕同事儘早戒煙,不應該以任何的理由作為吸煙的籍口,繼續傷害健康。他亦勸勉所有吸煙人士,戒煙是不分年齡,有決心便要坐言起行。 |
張莉女士
煙齡 |
36年 |
吸煙原因 |
張莉在13歲時受到朋友引誘而嘗試吸煙,隨著生活及工作壓力日益增加,她誤以為吸煙有助於整理思路,後來煙癮愈來愈大。張女士曾經因為煙價大幅增加而短暫戒煙,最終因不夠決心和欠缺戒煙支援而復吸,並一度以為煙價再貴都不能令她戒煙。 |
戒煙原因 |
直至去年,身體檢查時發現有肺結節,醫生勸她及早戒煙,在等待進一步化驗結果期間,張女士終日忐忑不安,憂慮若肺結節是惡性的話,戒煙亦可能為時已晚。同時,她反思和擔心自己一旦有事,母親及未成年的子女便沒有人照顧。幸好,結果發現肺結節是良性。張女士覺得這是上天給予重生的機會,決心在手術前戒煙。 |
戒煙方法 |
戒煙初期,她尋求戒煙輔導服務的協助,先以針灸再使用戒煙貼,舒緩疲倦和精神不振等退癮症狀,更鼓勵兩位同事一同戒煙,減少吸煙引誘,最終成功克服煙癮。 |
分享 |
成功戒煙後,她不需依賴尼古丁便能保持精力充沛,即使面對工作壓力,亦能夠心平氣和地應對,思維更較從前清晰冷靜。張女士的家人感到十分開心,母親欣惠她終於願意為健康作出改變,與子女的關係亦更見融洽。 |
廖志能先生
煙齡 |
20年 |
吸煙原因 |
廖先生27歲因工作應酬和社交而開始吸煙。 |
戒煙原因 |
他因擔心子女受二三手煙影響及避免他們模仿吸煙行為,而下決心戒煙。 |
戒煙方法 |
戒煙期間,每當心癮起時便會打開家庭合照提醒自己戒煙的初心,更向朋友及工作伙伴宣佈戒煙。 |
分享 |
成功戒煙後,他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帶寵物散步,朋友社交非但沒有影響,更重新與原本已疏離的不吸煙的朋友聚會。 |
余耀年先生
煙齡 |
34年 |
吸煙原因 |
余先生27歲因工作環境而開始吸煙。 |
戒煙原因 |
他一直都希望戒煙,更在太太及計劃工作人員的鼓勵下參加計劃,作出戒煙嘗試。初期,他並沒有太大決心停止吸煙,直到一次因在家中吸煙而被11歲女兒警告,如若他不理會家人健康而繼續吸煙,不如離開這個家。他一方面一時氣憤,當晚離家出走,但一方面反思自己對家人的困擾。 |
戒煙方法 |
其後,他因病入院,治療期間終下定決心戒煙,更向家人報告戒煙進度,出院後便順利擺脫煙癮。 |
分享 |
家人一致認為成功戒煙是余先生在2024年最大的成就。 |